• 恒生指數 17295.93 94.66
  • 國企指數 6129.01 28.79
  • 上證指數 3049.90 5.07
00842 理士國際
即時報價: 1.210 -0.010 (-0.8%)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112/202212/2023
營業額11,30312,84613,471
毛利1,5101,5951,944
EBITDA618905930
EBIT252534639
股東應佔溢利136481535
每股盈利0.120.400.43
每股股息0.000.100.11
每股資產淨值3.053.163.39

集團主要從事製造、開發和銷售鉛酸蓄電池以及其他相關產品。

業務回顧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期內」),本集團的收益達人民幣13,471.2百萬元,較二零二二年同期的人民幣12,845.9百萬元增加4.9%。

於期內,來自電池及其他相關產品的收益達人民幣11,447.5百萬元,較二零二二年同期的人民幣10,432.8百萬元增加9.7%。來自電池的收益增加歸功於19.4%的中國市場增長率及0.3%的海外市場增長率。

二零二三年下半年來自電池及其他相關產品的收益為人民幣6,440.6百萬元,與期內上半年的人民幣5,006.9百萬元相比,銷售額增長28.6%。下半年業績與期內上半年業績相比,中國及海外市場的銷售額均迎頭趕上,分別增長30.1%及27.0%。除季節性因素外,二零二三年上半年與下半年的電池銷量差異為43.7%對56.3%(二零二二年:

47.1%對52.9%),期內中國及海外市場的比率類似,反映全球電池行業的需求正穩步復甦。

期內,備用電池仍是收益的最大貢獻者,但起動電池的增長速度正在加快。與過去兩年海外業務對電池業務增長的主要貢獻不同,中國市場的高增長掩蓋了海外市場的平淡表現。本集團相信,海外經濟復甦雖然緩慢,但憑藉其持續努力,二零二四年的表現會更佳。儘管如此,期內三類電池業務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現。

備用電池

本集團期內的備用電池的銷售金額為人民幣6,284.4百萬元(二零二二年:人民幣6,006.1百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6%。其佔期內電池銷售收益總額約54.9%,而二零二二年則佔57.6%。期內,備用電池的銷售收益增加人民幣278.3百萬元(二零二二年:增加人民幣1,247.2百萬元)。

本集團二零二三年下半年成功扭轉二零二三年上半年銷售額減少人民幣92.2百萬元的局面。此乃由於二零二三年下半年中國及海外市場鉛酸蓄電池的出貨量噸數分別較期內上半年增加超過17%及接近10%,以及鋰電池產品的銷售增長所致。另一方面,海外項目業務正緩慢復甦,而中國市場增長放緩。儘管如此,全球經濟持續復甦及中國高科技行業的預期刺激,將為本集團備用電源業務於二零二四年的持續增長動力提供強大支持。

起動電池

本集團於期內的起動電池銷售額為人民幣3,687.0百萬元(二零二二年:人民幣2,860.1百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8.9%。其佔期內電池銷售收益總額約32.2%,而二零二二年則佔27.4%。期內,起動電池的銷售收益增加人民幣826.9百萬元(二零二二年:減少人民幣145.9百萬元)。

於二零二三年,本集團繼續擴大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並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出貨量噸數同比增長超過30%。雖然二零二三年上半年海外市場錄得負增長率,但市場需求大幅回升,期內下半年出貨量噸數較期內上半年增長接近兩倍,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40%。另一方面,與二零二三年上半年相比,中國二零二三年下半年的出貨量增長40%。

二零二三年收購兩家啟動電池工廠70%的股權將進一步加強我們在中國市場的產品種類及擴大市場份額。這兩家起動電池工廠於二零二三年最後兩個月為本集團綜合收益貢獻超過人民幣280百萬元的營業額,預計二零二四年本集團在中國的起動電池市場的競爭力保持增長。

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鉛酸蓄電池的主要供應商之一,本集團有信心於日後擴大我們於中國的市場份額,擴充我們於汽車製造商中的客戶基礎,以及提升售後市場銷量。本集團將繼續部署資源,以把握智能汽車自動駕駛時代的機遇。

動力電池

期內,本集團動力電池業務(包括但不限於電動車、電動叉車及其他電池動力產品的應用)錄得銷售收益人民幣1,209.4百萬元(二零二二年:人民幣1,258.3百萬元),較去年減少3.9%。其佔期內電池銷售收益總額約10.6%,而二零二二年則佔12.1%。期內,動力電池銷售收益減少人民幣48.9百萬元(二零二二年:增加人民幣35.2百萬元)。

儘管本集團在中國市場錄得超過20%的出貨量噸數增長率,但海外市場對動力電池的需求疲弱,拖累了二零二三年的整體表現。期內上半年海外市場按出貨量噸數計對動力電池的需求較去年同期下跌30%後,二零二三年下半年出貨量噸數的跌幅收窄至10%。因此,二零二三年本集團動力業務的整體表現略有下降。二零二三年下半年海外市場表現趨於穩定,預示著市場正在築底,復甦即將到來。

回收鉛

期內,銷售回收鉛產品所得收益為人民幣2,023.8百萬元(二零二二年:人民幣2,413.0百萬元),較去年減少16.1%。與二零二二年相比,在剔除本集團內部回收業務與電池業務之間的公司間銷售額之前,回收業務的總銷售額於期內基本持平。由於合併結果僅反映對第三方的銷售,營業額減少人民幣389.2百萬元主要是由於公司間銷售增加所致。

銷售網絡

本集團維持其廣泛的銷售網絡,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及地區分銷其產品,並已分別於北京、深圳、肇慶、南京、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及東盟其他國家、印度、斯里蘭卡、美國、歐盟國家及英國設立區域銷售辦事處。連同在中國設有的國內銷售中心,本集團於全球擁有超逾80個銷售辦事處及中心。期內,本集團在印尼新成立一家全資貿易附屬公司。印尼是全球新興市場經濟體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作為一個中上收入國家及二十國集團成員,印尼被歸類為新興工業化國家,於二零二三年,其為一個重要的新興經濟體,正在大步邁進,以實現長期增長。預計到二零三零年,印尼將成為世界七大經濟體之一,本集團相信現在正是投資及擴大全球業務的最佳時機。

資料來源: 理士國際 (00842)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數字化基礎建設推動UPS電池市場增長

隨著人們對於雲服務、數據存儲需求的不斷攀升,以及如對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等基礎先進學科技術發展的需求,相關專業機構研究顯示,全球數據中心市場規模預計將於二零二四年達到3,400億美元,並以6.56%的複合年化增長率攀升至二零二八年的4,387億美元以上。同時,中國工信部也在《「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數字基建,促進中國數據中心發展。預計未來各國政策及發展趨勢將持續利好數據中心產業,則與其配套的UPS電池行業發展,也將得到持續高速增長,市場前景遼闊。其次,在互聯網+ U P S電池行業及大數據與智能化應用均已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的當下,其系統複雜程度顯著提升,作為全球主要數據中心備用電池設備的供應商,本集團作為龍頭企業在產品、服務及管理系統上的集成化業務優勢將更加凸顯,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佔有率。但同時,我們也看到,雖然二零二三年UPS電池市場需求達到一個新高度,但各大廠商產能的快速增長,也加劇了行業內競爭。本集團將進一步優化產品技術、管理手段及經營理念,在積極爭取更多增量項目合同的同時,捕捉替換需求及其存量市場潛在機遇,相信能夠憑藉自身行業優勢,不斷強化自身在該業務領域上的優勢。

緊抓通信業轉型升級新機遇

伴隨著基礎底層通信技術的更迭,以及包括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智能家居、物聯網等基於此技術的娛樂、媒體、交通、健康等應用需求場景的不斷擴張,全球通信行業發展迅猛。預計從二零二三年到二零二八年,電信行業的電池市場規模將以15.76%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92.4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中國通信業務創新提出5G-A(5G的中期改款),這將幫助全球運營商進入了產業數字化的新賽道,與蓬勃發展的智能化技術產生連鎖市場反應。作為全球十大通訊運營商設備配套儲能電池的核心供應商,本集團將抓住全球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千載難逢的機遇,助力各運營商的規模化建網,鞏固自身行業競爭力,爭取更大市場份額。

佈局家用儲能業務推動產品多元化發展

家用儲能在環保議題日益重要及地緣政治越發激烈下成為需求熾熱的發展賽道,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統計,二零二三年,超過70%的德國和意大利住宅太陽能系統、20%的澳大利亞和美國13%的住宅太陽能系統安裝了電池,預計僅二零二三年一年的全球安裝的住宅電池容量將達到12G W h。市場推測,家用儲能產品的全球市場規模預計將由二零二三年約43.8億美元,以24.4%的複合年增長率增加至二零二九年的167.5億美元。其中,中國佔據了全球儲能電池的出貨量的領先地位,其出貨量約佔全球出貨量的87%。本集團已瞄準家用儲能產業發展所帶來的新機遇,推出多款適合家庭使用的輕量化、高效能的家用儲能電池產品,藉此拓展終端消費市場規模,推動產品多元化發展。

在汽車產業轉型下的啟動電池機遇

二零二三年,根據德國汽車工業協會The German Association of the AutomotiveIndustry ( V DA )報告顯示,全球新車的銷售量約為7,500萬輛,同比增長率約為10%,而歐洲、美國和中國的新車銷售增長率分別約為14%,12%和11%。其中,中國的汽車銷量達到創紀錄的2,580萬輛,而墨西哥以25%增長率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

另外,新能源汽車在綠色轉型趨勢的驅動下,二零二三年全球銷量同比實現了37%的大幅增長。同時,據A u t o m o t ive News E u r o p e統計,二零二三年中國的汽車產量將近3000萬輛,佔全球汽車製造市場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額。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消息,二零二三年中國首次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汽車出口數量達到約491萬量。

中國能夠實現以上成績主要由於全球對於新能源車的需求在不斷增長,據統計,中國每出口3輛汽車中就有1輛是新能源汽車。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中國發佈的《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1.0》明確支出,二零二五年、二零三零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目標分別為45%和60%。全球汽車消費市場增長,無疑也帶動了中國各大啟動電池廠商的銷量。預計二零二四年,全球汽車消費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除主要經濟體的新車消費將不斷增長外,印度、泰國及馬來西亞等新興經濟體的銷量將大幅提升。其中,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在政策推動、技術革新及價格下調的諸多因素推動下表現出更佳增長態勢。

基於以上發展預期,作為全球汽車啟動電池的核心供營商,本集團對第二大業務板塊的啟動電池業務充滿信心,將積極進行戰略部署,在不斷加大相關產品技術研發投入的同時,加速整合本集團早前收購的天津傑士及順德湯淺的產能及品牌資源,抓住全球新能源車銷量爆發所帶來的增量業務機遇,以及啟動電池更新換代所帶來的存量市場需求,進一步強化本集團在啟動電池市場的優勢地位。

緊跟全球綠色能源發展趨勢,拓展全球佈局

未來,綠色能源轉型將是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要手段,其中,高容量、高可靠性及高回收再利用率的充放電電池是實現綠色能源電力儲存的關鍵配置。根據能源智庫E m b e r最新發佈的研究報告,二零二三年歐盟能源排放量下降19%,風力和太陽能發電量持續增長,其發電量合計佔歐盟電力總量的27%,創下歷史新高,風力發電或首次超過天然氣。隨著全球100多個國家發佈碳中和目標,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國際共識。國際能源署(IEA)發佈的《清潔能源市場監測》報告稱,中國部署清潔能源技術繼續大幅領先,二零二三年發達經濟體和中國佔全球新建太陽能光伏和風力發電站的90%。隨著共建「一帶一路」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由中國出資推動的光伏與風能等項目累計產能已突破25GW,包含在東南亞、中東及北非等區域挖掘太陽能資源潛力投資光伏電站,在南美洲、歐洲等風能資源豐富的區域重點開發風電,在巴基斯坦、柬埔寨等地則因地制宜建設水電項目等,助力當地推進能源電力普遍服務。Deloitte Insights預計,到二零二四年,可再生能源部署將增長17%達到42G W。為緊跟全球綠色能源發展趨勢,本集團將繼續提升自身在綠色能源儲能產品的技術及生產工藝,緊跟政策紅利,拓寬全球佈局,建立長遠的多元化收入補充來源。

與時俱進,以進促穩

二零二四年,是全球為應對氣候變化而推行綠色轉型的關鍵一年,而電池產業的發展又是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等推動全球綠色轉型的關鍵因素。國際能源署(IEA)發佈的《清潔能源市場監測》報告顯示,從二零一九年到二零二三年,清潔能源投資增長了近50%,二零二三年達到1.8萬億美元,年增長率約為10%。同時,麥肯錫( McKinsey )研究報告顯示,為實現二零五零年淨零排放,預計未來全球每年所需的有形資產投入將達到9.2萬億美元,比目前水平增加60%,其中6.5萬億美元將用於低碳排放資產和基礎設施建設。

作為全球綠色轉型的能源行業助推者,本集團深信,面對如此巨大的潛在市場,持續深耕主營業務領域,引領行業技術創新,豐富優化產品組合及拓寬全球業務佈局,是提升市場佔有率的關鍵。值得一提的是,本集團在中國安徽及越南打造的鋰電池生產線,二零二四年將開始加速擴大產能,這將有助本集團擴大於如U P S電池及儲能電池等鋰電池產品應用領域的佈局。除此之外,本集團在墨西哥電池組裝廠亦有望於二零二四年實現投產,借此將提升本集團面向美洲地區客戶提供優質產品與服務的水平,探索更多潛在市場及業務發展機遇。同時,本集團也看到地緣政治複雜多變,給營商環境帶來的諸多挑戰及不確定性,故本集團對業務及行業發展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將適時調整經營策略,應對市場變化。

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本集團將時刻洞悉產業政策走向,緊跟行業發展趨勢,通過對更多新成果、新產品、新技術上的不懈追求,滿足全球市場新主張、新發展、新需求,不斷提升自身在全球生產及銷售規模,從而鞏固和加強自身市場地位。一如既往,本集團將持續發揮自身比較優勢,擴大並優化供應鏈,基於行業可預期增長,制定未來發展方針及戰略,推進自身成長或利用並購整合抓住機遇,特別是在工業電池再利用、維修和回收業務等領域。

作為市場領先的能源解決方案供應商之一,本集團將持續致力於為全球通訊、數據中心、汽車、綠色能源等領域客戶提供高質量產品與服務,並用更佳的業績回饋各位股東朋友。

資料來源: 理士國際 (00842)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