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7201.27 372.34
  • 國企指數 6100.22 145.60
  • 上證指數 3044.82 22.84
00590 六福集團
即時報價: 18.400 +0.140 (+0.8%)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3/20213/20223/2023
營業額8,86111,73811,978
毛利2,6323,2343,230
EBITDA1,4921,7941,750
EBIT9451,3291,344
股東應佔溢利1,0171,3921,285
每股盈利1.732.372.19
每股股息1.501.101.10
每股資產淨值19.2920.5720.82

主要從事各類黃鉑金首飾及珠寶首飾產品之採購、設計、批發、商標授權及零售業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3年09月30日六個月止

香港

通關後包括內地在內的世界各地旅客重臨。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於2023年10月公佈之訪港旅客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9月的訪港內地旅客按年急升近92倍至約18 . 7百萬人次。旅客消費方面,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於2023年11月發表的零售業銷貨價值顯示,2023年1月至9月份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與去年同比增加57 . 5%。本集團於回顧期內在香港市場的零售收入大幅上升57.4%至3,103,413,000港元(2022年:1,971,884,000港元),同店銷售已回復至疫情前水平。於2023年9月30日,本集團在香港經營的店舖為50間自營店(2022年:44間)。

澳門

通關後訪澳旅客人次亦大幅上升,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發表的市場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9月份訪澳內地旅客與去年同比增加67.1%至約1.3百萬人次。受惠旅客重臨及低基數效應,於回顧期內,本集團來自澳門市場的收入飆升142.3%至1,349,753,000港元(2022年:556,995,000港元),並較疫情前水平有雙位數升幅。於2023年9月30日,本集團在澳門共設有16間自營店(2022年:16間)。

海外

集團於回顧期內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於2023年9月30日,本集團總共經營19間海外店舖(2022年:13間),包括2間位於馬來西亞、4間位於美國、2間位於加拿大和2間位於澳洲的自營店,以及於老撾、泰國及澳洲各設有1間,並於柬埔寨和菲律賓各有3間品牌店。

於回顧期內,香港、澳門及海外市場的零售收入增加67 . 4%至4,743,587,000港元(2022年:2,833,228,000港元),佔該等市場總收入的98 . 2%(2022年:97.8%)及本集團整體的63.4%(2022年:50.8%)。其分部溢利則增加169.7%至569,523,000港元(2022年:211,184,000港元),佔該等市場整體的85.4%(2022年:81.3%)及本集團整體的46.3%(2022年:24.7%),其分部溢利率為12.0%(2022年:7.5%)。

另外,由於企業客戶的銷售額增加,故批發收入增加10 . 3%至65,316,000港元(2022年:59,198,000港元),佔香港、澳門及海外市場總收入的1 . 4%(2022年:2.0%)及本集團整體的0.9%(2022年:1.1%),其分部溢利則增加80.5%至75,544,000港元(2022年:41,854,000港元),佔該等市場整體的11 . 3%(2022年:16 . 1%)及本集團整體的6 . 2%(2022年:4 . 9%),其分部溢利率為115 . 7%(2022年:70 . 7%)。由於批發業務的分部溢利包含分部間銷售至自營店的利潤,倘分母計入分部間銷售,其分部溢利率會是5.4%(2022年:4.8%)。另一方面,由於期內增加4間海外品牌店,香港品牌業務收入增加251.2%至21,303,000港元(2022年:6,066,000港元),佔該等市場總收入的0 . 4%(2022年:0 . 2%)及本集團整體收入的0 . 3%(2022年:0 . 1%),其分部溢利增加233 . 2%至22,046,000港元(2022年:6,617,000港元),佔該等市場整體的3.3%(2022年:2.6%)及本集團整體的1.8%(2022年:0.7%),其分部溢利率為103.5%(2022年:109.1%)。

總體而言,於回顧期內,香港、澳門及海外市場的收入增加66.6%至4,830,206,000港元(2022年:2,898,492,000港元),佔本集團整體收入64 . 5%(2022年:52.0%)。其分部溢利增加156.9%至667,113,000港元(2022年:259,655,000港元),佔本集團整體的54.3%(2022年:30.3%),其分部溢利率為13.8%(2022年:9.0%)。

香港、澳門及海外市場的整體同店銷售為+ 49 . 3%(2022年:+ 26 . 1%),其黃金及鉑金產品之同店銷售為+ 49 . 1%(2022年:+ 46 . 0%),定價首飾產品則為+50.0%(2022年:-12.2%)。

內地

內地宏觀經濟仍未見起色,然而受電子商務強勁增長帶動,內地市場的零售收入仍見理想增長,升23 . 9%至1,286,361,000港元(2022年:1,038,528,000港元),佔內地市場收入的48.5%(2022年:38.8%)及本集團整體的17.2%(2022年:18.7%),其分部溢利則增加36.0%至93,025,000港元(2022年:68,421,000港元),佔內地市場整體的16.6%(2022年:11.5%)及本集團整體的7.6%(2022年:8.0%),其分部溢利率為7.2%(2022年:6.6%)。內地的整體同店銷售則從去年的- 15 . 7%改善至- 3 . 9%,其黃金及鉑金產品之同店銷售為- 1 . 8%(2022年:-11.9%),其定價首飾產品則為-12.8%(2022年:-28.2%)。

由於內地市場的鑽石產品需求仍然疲弱,因此主要銷售鑽石產品的批發業務收入減少23.1%至845,242,000港元(2022年:1,099,428,000港元),佔內地市場收入的31.8%(2022年:41.1%)及本集團整體的11.3%(2022年:19.7%),其分部溢利則減少31.5%至98,327,000港元(2022年:143,565,000港元),佔內地市場整體的17.5%(2022年:24.1%)及本集團整體的8.0%(2022年:16.8%),其分部溢利率為11.6%(2022年:13.1%)。由於批發業務的分部溢利包含分部間銷售至自營店的利潤,倘分母計入分部間銷售,其分部溢利率將為10 . 9%(2022年:12.5%)。

內地市場品牌業務收入輕微減少2 . 3%至524,222,000港元(2022年:536,736,000港元),佔內地市場收入的19.7%(2022年:20.1%)及本集團整體的7.0%(2022年:9.6%)。其分部溢利則減少3.9%至369,842,000港元(2022年:384,705,000港元),佔內地市場整體的65.9%(2022年:64.4%)及本集團整體的30.1%(2022年:44.9%),其分部溢利率為70.6%(2022年:71.7%)。

為針對不同顧客群的需求,本集團積極開拓不同副品牌及產品線。除於2019年5月將熱門產品系列以全球首創的精湛製金工藝而聞名的「Gold style」發展成獨立店舖,及於2022財年推出了針對高端市場的「六福精品廊」,以及主打古法黃金工藝見稱的「福滿傳家」店舖外,本集團亦於2023年5月推出「LoveLUKFOOK JEWELLERY」店舖,目標針對輕奢市場。

本集團於回顧期內在內地共經營62間「Gold style」店舖(2022年:80間)、26間「六福精品廊」店舖(2022年:7間)、121間「福滿傳家」店舖(2022年:41間)及12間「Love LUKFOOK JEWELLERY」店舖(2022年:0間)。除此之外,亦淨增設了123間「六福」品牌店(2022年:淨增設121間),而「六福」自營店則淨減少2間(2022年:淨減少2間)。

資料來源: 六福集團 (00590)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3年09月30日六個月止

回顧期內,儘管第二季度在相對高基數效應下,本集團整體同店銷售仍保持雙位數增幅,其中由於香港及澳門與內地通關後帶動旅客人流,令香港及澳門市場同店銷售大幅改善。另一方面,縱然內地宏觀經濟未見起色,其同店銷售仍有跌幅,幸而其電子商務業務增長理想,成功抵銷其同店銷售的負增長。

港澳市場的消費勢頭於回顧期後仍能維持,並受惠於低基數效應,2023年10月及11月首三週的同店銷售增長超過50%;而內地市場(包括自營店及品牌店)則接近持平,單計11月份首三週更錄得雙位數字升幅。

內地鑽石產品需求仍然疲軟,集團將繼續積極推廣鑽石類別以外的定價首飾產品,尤其定價黃金產品,以改善定價首飾產品的表現。另外,集團看好海外市場的龐大發展潛力,因此將投放更多資源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在港澳的旅遊業及宏觀經濟持續改善下,預期可令其業務維持良好增長勢頭,疊加本財年第三季度的低基數效應及預期受惠於營運槓桿效益,集團期望於本財年業績超越疫情前表現,並再闖高峰。

本集團已於2023財年開始前訂立全新的三年企業策略,以「內地市場拓展」、「品牌推廣策略」及「營運效益」作為三大重心,以助推進集團業務的未來增長。

資料來源: 六福集團 (00590) 中期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