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7295.93 94.66
  • 國企指數 6129.01 28.79
  • 上證指數 3049.90 5.07
00341 大家樂集團
即時報價: 7.950 0.000 (0.0%)

基本數據

(百萬港幣) 3/20213/20223/2023
營業額6,7147,5098,024
毛利375548703
EBITDA9431,1161,329
EBIT-1576.1152
股東應佔溢利35921110
每股盈利0.620.040.19
每股股息0.380.280.38
每股資產淨值5.174.814.75

主要於香港及中國內地經營速食餐飲及機構飲食、休閒餐飲以及食品生產及分銷業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3年09月30日六個月止

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集團於香港擁有383間門店(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376),於中國內地則擁有160間門店(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153)。

香港零售餐飲業務

速食餐飲

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期間,速食餐飲業務的收入增加9.3%至2,565.4百萬港元(二零二二年:2,348.0百萬港元)。該業務佔集團報告期內總收入的59.4%,門店總數於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為219間(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216)。大家樂快餐及一粥麵同店銷售分別增長5%及8%。回顧期內,有關業務致力控制營運成本及提高員工生產力,推動利潤率大幅提高。

速食餐飲業務在回顧期內顯著回升,由於餐單設計得宜,加上成功的品牌企劃和營銷活動,令用餐次數增加,並帶動平均消費上升。日間各市段生意增幅理想,但由於市民生活習慣改變,疫情後外遊人數多於入境旅客,晚市銷售雖然已大幅回復,但相比疫情前水平,業務仍有增長空間。

集團一直注重食材品質,致力提供多元化而且物有所值產品,讓顧客安心享用,這份經營理念成功帶動收入回升。皇牌及時令產品包括大家樂快餐的「環球咖喱系列」和「招牌焗系列」,一粥麵的「煲仔飯系列」和「鮮蝦雲吞麵」,以及素食和燕麥奶炒滑蛋等新產品,深受顧客歡迎;另一方面,採用較優質食材的產品如使用西冷及肉眼扒的咋咋淋鐵板餐、酥皮周打魚湯和冬瓜盅,亦令顧客滿意度提升,更常光顧,平均消費更多。

早市、午市及茶市全年供應的超值套餐售價介乎28港元至37港元,加上推廣期的特別優惠,有助集團在低迷市道下仍能維持穩定人流,保持用餐頻次、規模及銷量。為吸納新客源,集團新推出一系列素食餐單,使用素食和肉類替代品製成的焗素肉醬意粉和焗素豬扒飯,深受素食者歡迎。

屢獲殊榮的品牌推廣企劃「有大家就有大家樂」,以伴香港人一起成長的故事為題材拍成三套短片,帶出大家樂與不同年齡層的感情,成功將集團的正面形象傳遞予顧客,加深大家樂與香港人的聯繫,展現品牌獨有的港式快餐人情味,令顧客在選擇餐廳時,最先聯想到大家樂。該推廣企劃意念最近延展至「環球咖喱系列」的宣傳上,以創意手法感染年輕新一代,讓大家在品嚐新產品時多一份會心微笑。

大家樂快餐聯合中央產製中心,成立跨部門工作團隊,透過餐單設計、策略性採購、數碼業務規劃和加強執行力等方法,致力提高利潤率,取得豐碩成果。業務同時實行提升員工生產力、採用數據分析以提高門店效率、數碼化、自動化及精簡流程等措施,減少浪費和不必要的支出。

該業務已將自助點餐機和手機點餐應用程式完善地整合至其他店內系統,讓顧客體驗流暢快捷的服務,使用率持續上升;同時引入機械人,有效降低人力成本,並為顧客提供獨特的用餐體驗;透過數碼區域管理工具提高門店樓面的機動性和服務水平,使員工的調配更為靈活。集團在總寫字樓建立智能工作間和採用自動化辦公應用程式,讓門店到總部的行政工作實現數碼化。以上種種措施使集團在上半年由ACNielsen進行的神秘顧客調查中獲得評分再創新高。

「Club 100」會員計劃仍是開拓客源和增加光顧頻次的重要策略。新增功能帶動會員人數突破150萬,活躍用戶率高企。期內,手機點餐應用程式升級,加強瀏覽及用戶體驗;網上平台eatCDC.com的瀏覽量及銷售額雙雙錄得顯著增長,顧客對節慶產品及推廣活動反應熱烈。

該業務繼續物色策略性地點開設新門店。大家樂快餐開設5間新門店,期末經營172間門店(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169)。一粥麵期末經營47間門店(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47)。速食餐飲業務目前正籌備開設2間新門店。

休閒餐飲

休閒餐飲業務期內收入增加8.5%至449.1百萬港元(二零二二年:414.0百萬港元)。隨著防疫限制措施放寬,該業務表現較去年同期逐步改善,但由於疫情過後,消費行為和生活習慣改變,出境人數多於入境旅客,導致晚市人流減少。

管理層一直致力優化核心業務,提高各品牌的利潤率,並透過策略性餐單設計以控制食材成本,引入素食和肉類替代品以擴闊客源並加強皇牌產品推廣,同時提升數碼化以提高營運效率。種種措施為該業務強化優勢,在經濟復甦中乘風而上。

該業務營運期末經營67間門店(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66)。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上海姥姥經營14間門店(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14)。米線陣期內開設2間新門店,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經營19間門店(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18)。回顧期末,The Spaghetti House(意粉屋)和Oliver’s Super Sandwiches(利華超級三文治)分別經營8間和21間門店(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分別為8和21)。

機構飲食

防疫限制措施撤銷後,集團機構飲食業務的營運已回復正常,恢復增長。該業務收入增加21.0%至457.6百萬港元(二零二二年:378.3百萬港元)。泛亞飲食期末經營97個營運單位(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94)。

泛亞飲食受惠於大專院校回校上課人數增加、中小學及國際學校帶來的新商機,醫院容許外來訪客、醫科學生及醫院職員在院內用餐,業務得到顯著改善。該業務獲得多份來自商界的合約,進一步鞏固市佔率。

多年來,活力午餐深得顧客信賴及支持,成為全港最大學校午膳供應商。該業務在疫後全面恢復生產及服務,並於二零二三年五月推出品牌推廣計劃,讓學校、家長及學生深入了解集團對食品營養的重視及嚴謹的食品安全管理準則與品質監控機制,包括國際食品安全認證如ISO22000和HACCP;同時將繼續努力拓展新合約及其他業務機會。

中國內地業務

中國內地業務的收入增加13.2%至774.8百萬港元(二零二二年:684.2百萬港元)。華南快餐業務收入增加21.1%至人民幣687.7百萬元,同店銷售年內錄得11%增長。

儘管中國內地現時的經濟環境不是沒有挑戰,但集團集中發展大灣區龐大的大眾消費市場,因而具備優勢。該業務表現顯著回升,尤其是第二季度。

該業務不斷創新核心產品,並針對年輕顧客推出新款產品,新推廣的「青花椒海南雞」和「流心蛋包飯」好評如潮,深受大眾歡迎。我們繼續鑽研健康營養餐單,並在兒童餐加入受歡迎卡通角色,藉此吸引新客源,鞏固我們在家庭市場的地位。

中國內地的早市業務持續錄得強勁增長。該業務針對忙碌的上班族推出特色早餐,同時透過手機點餐、外賣自取早餐服務及開發新的OTO (線上到線下)渠道,為顧客帶來方便快捷的體驗。

我們在抖音(TikTok)平台的「美味‧樂聚,就係要大家樂」品牌活動第二階段吸引超過1.1億網上瀏覽量,透過網上建立品牌知名度。同時,數碼推廣活動在回顧期內繼續刺激銷售,推動CRM(顧客關係管理)計劃達到400萬名註冊會員,成功建立由門店經理管理的活躍微信社群。我們還改善手機點餐系統,提升顧客體驗。各項措施顯著加強客戶關係,吸引顧客更常光顧。

該業務致力透過定價策略、餐單管理、策略性採購和有效監控食品成本,不斷提高利潤,同時增加對自動化及數碼技術的投資,進一步提升效率和生產力。數碼渠道目前佔整體點餐量的60%,我們將繼續優化和精簡數碼點餐流程。

持續拓展大灣區門店網路是集團的重心策略。我們已加強發展社區以及二、三線城市的業務,成功建立品牌效應。該業務在回顧期內開設8間新門店,並正籌備開設11間新門店。

管理層和員工上下一心,群策群力,成功在整個大灣區打穩基礎,促進業務可持續增長。

資料來源: 大家樂集團 (00341)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3年09月30日六個月止

儘管經濟全面復甦尚需時日,集團仍然對下半年的表現及前景審慎樂觀。

香港業務方面,數碼化將繼續成為策略性推動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吸納年輕新顧客並建立品牌歸屬感。配合大眾疫情後的生活習慣,集團將持續更新自助點餐機和手機點餐應用程式,為顧客提供更完善流暢的用戶體驗,而該渠道帶來的收入增長比例越來越高。

集團持續提升利潤率,將繼續專注加強成本控制及提升員工生產力,加強跨部門策略合作,精簡流程及創造價值。我們將把握機會擴展門店網絡,特別是大家樂快餐,根據品牌的特色分布至合適的店舖位置。集團繼續探索不同的門店布局、設計及規模,優化生產力及善用多品牌策略的優勢,繼續服務更多香港市民。

機構飲食業務雖然受到疫情嚴重影響,但該業務目前在香港市場雄踞領導地位,亦是教育、醫療和其他機構首選長期策略夥伴。隨著市場回穩,我們有信心保持領導地位和業務規模,支持業務快速恢復增長。

中國內地門店網絡的擴張步伐穩定且有序進行,仍是集團未來發展的策略重心。鑑於二、三線城市業務發展成功,我們會加大門店密度以提升滲透率。集團深信業務於大灣區休閒快餐的定位將帶來更多發展空間,在經濟起飛的大灣區內擴大客源,持續拓展市場。

資料來源: 大家樂集團 (00341) 中期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