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6404.56 152.72
  • 國企指數 5813.04 63.35
  • 上證指數 3082.31 10.93
02371 創聯控股
即時報價: 0.017 +0.001 (+6.3%)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012/202112/2022
營業額183280326
毛利103147152
EBITDA366251
EBIT3.13013
股東應佔溢利-2.13314
每股盈利0.000.010.00
每股股息0.000.000.00
每股資產淨值0.050.070.06

集團主要業務為提供網絡培訓和教育服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六個月止

本集團主要從事提供( i )教育諮詢以及網絡培訓和教育(統稱「教育服務」)及( i i )金融服務。

在教育服務方面,本集團的願景是深耕繼續教育市場,拓展新型職業教育,打造促進終身學習、就業和個人職業發展的職業教育品牌。另外,在金融服務方面,本集團於過去數年通過一系列收購交易,成功將其業務拓展至金融服務業務,管理層預期兩者可共享資源,相互整合,從而建立「教育+金融服務」雙軌發展模式。

教育服務

本集團為中國各省市數百萬的職業人員提供線上、線下培訓服務以適應工作需要及提升其工作技能。目前,中國職業人員的人口總數超過9,000萬人。中國法律和相關條文有若干要求,規定中國職業人員必須參加公需課和專業公需課的年度最低持續專業培訓,以滿足彼等相關崗位的需要及專業發展的需求。

本集團現正通過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向職業人員提供全方位的網絡培訓及教育服務。本集團正營運超過200個面向機構B端使用者的大規模網絡培訓和教育服務平台和1個面向移動互聯網C端用戶的網絡教育平台(融學雲)。本集團目前有超過800萬付費用戶。於過去數年,本集團的網絡培訓平台已經為超過6,000萬人次提供培訓。

於報告期間,本集團向中國不同地區提供網絡培訓及教育業務。目前,本集團的網絡培訓及教育業務涵蓋中國20個省份、自治區及直轄市以及超過150個城市。

另外,本集團已推出多層次、多維度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網絡培訓服務。通過提供大規模線上培訓雲平台(融學雲)結合目前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及四川省建立的線下培訓中心,憑藉全方位的培訓服務向用戶提供各種形式的培訓,以滿足線上及線下服務日益殷切的培訓需求。

此外,為鞏固本集團於中國教育培訓行業內的影響力,本集團已收購一處位於成都金牛區的綜合辦公室,在線上培訓服務的基礎上提供線下培訓服務,再建立一個O 2 O線上及線下培訓及教育服務相結合的綜合辦公場所。管理層預期該綜合辦公場所將於二零二四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金融服務

本集團憑藉中國市場的不斷發展和自身資源優勢在教育領域深耕多年,並取得了較好的發展。金融服務作為香港的四個主要產業之一,本集團又是香港資本市場的參與者,本集團通過自身優勢和在香港金融市場大好的發展前景下,能夠在金融領域開拓及發展其業務。

本集團於過去數年先後在中國及香港市場完成了一系列金融牌照公司的併購,為本集團進入金融市場的發展加快步伐。

於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團旗下附屬公司北京中金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北京中金」)已於中國逾10個省市成立分公司,包括上海、山東、江西、天津、廣東等。北京中金在業務上積極促進與本集團旗下附屬公司匯通理財集團有限公司(「匯通」)積極配合,以推動兩地業務協同發展。

此外,本集團旗下附屬公司瑞聯金融集團有限公司(「瑞聯」)為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證券及期貨條例」)可進行第1類(證券交易)、第4類(就證券提供意見)及第9類(資產管理)受規管活動的持牌法團。報告期間末,其資產管理和諮詢業務對本集團的整體業績表現有所貢獻。在管理層團隊的戰略指導和努力經營下,瑞聯一直以來管理多個基金項目,包括Premier Global Inestment Fund SPC、Premier Frontier IPO Fund、CCBT Global Navigation Fund及CCB Frontier Fortune Fund,管理的資產總規模約達18億港元。

本集團旗下附屬公司利高達信貸財務有限公司於香港擁有放債人牌照,主要配合本集團整體業務協同發展,對外要求提供絕對擔保開展業務,在以往的經營業績中,也為本集團的整體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

於二零二一年八月,本集團擴張其金融服務分部並通過收購盛富環球集團有限公司(「盛富環球」,連同其附屬公司合稱為「盛富環球集團」)(「盛富環球收購事項」)開拓中國融資租賃業務。盛富環球集團專注於在有關分散式賬本技術、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領域專門的高性能數據處理計算機裝置上提供融資租賃服務,並提供技術諮詢服務。

緊隨盛富環球收購事項後,於二零二一年九月,中國有關部門和中國人民銀行出人意料地宣佈並實施了與加密貨幣有關的新規則和法規。雖然盛富環球並未直接受到新規則及法規的影響,但盛富環球已暫停其技術諮詢服務並嘗試改革業務模式,並與客戶協商搬遷營業地點。

經考慮(其中包括)引入相關新規則和法規限制盛富環球集團的發展及前景,與本公司進行盛富環球收購事項時的預期相反,於二零二二年八月,本集團與潘瑞欣先生(「潘先生」,為本公司於附屬公司層面的關連人士並為盛富環球收購事項的賣方)訂立買賣協議(「出售買賣協議」),以出售盛富環球(「盛富環球出售事項」)。盛富環球出售事項的代價為43,000,000港元(「代價」)並應由潘先生分四期向本集團結清,而潘先生有權選擇以港元現金或以合資格加密貨幣(定義見出售買賣協議)形式結算任何分期付款。

盛富環球出售事項已於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完成。於盛富環球出售事項完成後,本集團已終止融資租賃服務及技術諮詢服務業務。有關盛富環球出售事項的詳情載於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二二年八月四日、二零二二年九月一日、二零二二年九月三十日、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一日、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二零二三年一月三日、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二零二三年四月二十四日、二零二三年五月二十九日及二零二三年七月二十六日的公告(「該等公告」)。

此外,本公司自二零二一年起已透過投資於比特幣及以太坊等加密貨幣進軍區塊鏈及加密貨幣行業。再者,瑞聯亦已開始向客戶提供部分基金資產用以投資於加密貨幣投資產品的資產管理服務。

資料來源: 創聯控股 (02371) 中期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六個月止

教育服務

近年來,本集團已持續投資以提高本集團網絡培訓及教育服務業務於中國的覆蓋面。本集團計劃繼續深化本集團在職業人員繼續教育領域的線上線下整合服務,並繼續提高市場份額。

因此,基於職業人員繼續教育的深厚基礎及增長,本集團將擴寬職業人員職業技術培訓範圍。本集團亦將於可預見未來按照政府政策的變動及新市場覆蓋面盡全力持續擴大其業務,並促進網絡培訓教育在現有業務領域的滲透。

除業務對業務模式外,本集團將繼續分配更多資源發展業務對消費者模式,以提高消費者對本集團培訓及教育平台的黏性及忠誠度。隨著通過在地理上開放培訓中心推出線上到線下培訓模式所取得的成功,本集團將物色更多合適的領域以搭建更多培訓中心,從而在未來更有效地改善其售後服務及提高每名用戶的平均收入。

由於大多數職業人員在入職為公務員及取得相應專業資格之前須通過若干考試,本集團相信考前準備課程的市場潛力仍然巨大。有鑑於此,本集團已繼續於未來通過提供更多考前準備課程來發展該業務線。

金融服務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大灣區最南端的排頭兵,再加上國家對大灣區經濟圈發展的大力支持,金融服務尤顯重要。

本集團在金融領域的積極戰略佈局初現成效,但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時刻鞭策著本集團加強拓展腳步。

北京中金將繼續在中國主要城市設立辦事處,把握國內對保險產品的需求,為市場拓展和業務提升做好鋪墊。匯通除了在現有的壽險業務基礎上,通過由內向外的方式積極拓展財險業務;另亦推動團體醫療保險、強積金和員工福利等團體保險計劃。目前,兩家公司也在積極對接兩地保險產品的差異化以及利用各自的優勢,待兩地實行正常化來往後,可立即通過資源共享,把兩家公司的業務推向下一個里程碑,真正實現協同效應。

鑒於中國及世界各地的人民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的影響而對壽險、財產保險、旅遊保險及再保險產生強烈需求,本集團已自二零二三年年初增加北京中金的資源投入,包括於中國主要城市增設更多辦公室、就保險產品推廣增加勞動力及與不同保險公司合作推出新保險產品,管理層預期北京中金將於未來為本集團提供長期穩定的貢獻。

瑞聯已於二零二二年升級了其第1類(證券交易)受規管活動牌照,而這使本集團實現了第1類、第4類(就證券提供意見)及第9類(資產管理)受規管活動牌照之間的業務聯動。另外,瑞聯現正積極發展其第9類業務,管理的資產規模越來越大、種類越來越多,目標超過40億港元。管理層相信,於可見未來,金融服務將帶動本集團的整體收入增長。

資料來源: 創聯控股 (02371) 中期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