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6224.14 161.73
  • 國企指數 5746.61 57.25
  • 上證指數 3065.26 8.96
02280 慧聰集團
即時報價: 0.204 -0.002 (-1.0%)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112/202212/2023
營業額17,40616,78018,535
毛利571421430
EBITDA-482-170-2,094
EBIT-575-309-2,094
股東應佔溢利-663-224-1,830
每股盈利-0.62-0.19-1.54
每股股息0.000.000.00
每股資產淨值2.682.230.47

集團於中國主要從事以下活動:透過其B2B網站「hc360.com」提供行業搜尋結果優先順序服務,並透過利用「zol.com.cn」提供全面之IT相關產品信息;透過其B2B交易平台交易貨品;於中國提供3C工業網絡SaaS(軟件即服務)服務及新技術零售解決方案;提供跨行業整合營銷及廣告服務;向企業提供防偽產品及服務以及供應鏈管理;從事金融業務,包括小額貸款融資、融資租賃及保理服務;提供建築設備租賃服務;透過其O2O商業展覽中心銷售物業及提供物業租賃及管理服務;舉辦展覽及研討會。

業務回顧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本集團的目標是成為中國「產業互聯網」的領導者,並以此為願景努力,用互聯網的思維、工具和手段,來提高產業效率、賦能供應鏈及產業鏈,以求建立共贏的生態圈服務客戶。

於年內,本集團之銷售收入來自於其三大業務版塊,分別為:科技新零售事業群(約6.6%)、智慧產業事業群(約93.3%),及平台與企業服務事業群(約0.1%)。

科技新零售事業群

科技新零售事業群主要通過於中國大陸經營中關村在線(zol.com.cn,「ZOL」)提供3C及生活科技產品的線上廣告及營銷服務獲得盈利。

受經濟下行、A(I人工智能)應用的快速滲透以及上下游生態環境變化的影響,ZOL傳統媒體業務遭受到巨大衝擊。使用者喜愛的傳播方式從傳統媒體快速轉向短視頻及自媒體。客戶特別是合約客戶對傳統媒體投放預算大幅削減。AI技術降低了內容生產門檻,加劇競爭,降低利潤,帶來內容生產門檻,進而加劇競爭,給傳統媒體業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於本年度內,ZOL在升級服務與產品及為網站開拓新的用戶流量方面舉步維艱。然而,由於客戶對廣告支出持謹慎態度,ZOL於本年度下半年未能達到預期,即為廣告平台吸引新客戶及把握疫情後的經濟復蘇。鑒於ZOL的最新業務表現及展望,及在可預見的未來ZOL業務發展的不確定性,因此於本年度確認該事業群相關「線上服務—B2B2C業務」現金產生單位(現金產生單位)的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減值合計約人民幣1,019,680,000百萬元(包括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的約人民幣719百萬元),以反映ZOL股權估值下跌。有關更多資料,請參閱本公告所載簡明合併年度財務資料附註9。

為爭取更好生存及發展前景,ZOL將持續致力於如下方面的推進提升:

—核心能力提升:堅決推進AIGC建設,聚焦專業內容,構建獨家AI能力,實現內容生產量與質的雙升;大力拓展視頻平台品牌運營業務,幫助品牌減少試錯成本,更高效地快速進入主流平台;優化APP變現能力,構建多樣性生態合作模式,挖掘客戶需求的同時精準、有效協助用戶決策。

—行銷能力提升:為品牌提供線下+線上一站式託管式服務,幫助品牌高效觸達各類人群,實現圈層產品力打爆;與各行業權威專家聯合,行業機構╱影響力大V聯合證言,快速說明品牌解決產品公信力背書;幫助品牌實現全年行銷定製,創造「全鏈路生意場景+驚喜出圈機會」。

—內容能力提升:更全面的內容池,通過撰寫、抓取、解構、編譯,指數級擴充消費電子產品選購決策類資訊;全網矩陣內容組合輸出,專業傳遞產品資訊,為品牌背書同時完成目標人群消費決策轉化;製造出圈話題,跨界資源聯動,觸達更多消費者圈層,賦能品牌破圈增長。

智慧產業事業群

憑藉「聚焦」及「重度垂直」之營運策略,智慧產業事業群主要包括:(i)跨行業供應鏈綜合服務平台上海慧旌;(ii)數字化轉型物聯網(「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兆信股份」;(iii)棉花現貨交易平台「棉聯」;及(iv)化工、塑料的集採交易綜合服務電商「買化塑」。

上海慧旌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上海慧旌」)是本集團的全資跨行業供應鏈綜合服務平台。憑藉本集團多年積累的多個細分行業,深入供應鏈各個環節,提供全方位供應鏈綜合服務。

北京兆信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兆信股份」)(新三板股票代碼:430073)致力於成為國內領先的數字身份技術和解決方案服務商。根據兆信股份於當中有知識產權的「產品數字身份管理技術」,兆信股份繼續將雲計算、物聯網、微服務、大數據、AI等技術整合至為品牌企業實現從M(物料端)—F(生產端)—W(倉儲端)—B(經銷商端)—b(門店終端)—C(消費者端)的全週期、全鏈路、全場景業務閉環的數字化整體解決方案,為品牌企業實現全產業鏈追溯、敏捷供應鏈、渠道精准管控、數智化營銷、大數據防偽、數據洞察與決策等的數字化管理服務。公司產品包括物聯網標識、數字化解決方案、SaaS服務及配套產品。

本年度,兆信股份在總銷售收入及純利方面的主要業績指標顯示大幅增長,而在產品及市場影響方面,兆信股份推出一碼通SaaS版6.0和一碼通專業版3.0並分別在武漢、成都和上海升級了全國大區營運中心。由於兆信股份在食品安全追溯方面的傑出貢獻,中國食品安全大會授予兆信股份「2022食品追溯服務商50強」、「2022-2023食品追溯優秀供應商」、「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會員企業」和「食品追溯信息系統評價方法標準參與起草單位」四項榮譽。

「棉聯」定位於10萬億級紡織服裝產業,以先進的互聯網與AI技術、領先的IoT應用理念、智能的大數據算法、高效的交易與配套服務,打造以棉花、聚酯、紗線等紡織原材料在線交易為核心業務的新型產業生態環境,為產業鏈上下游客戶提供交易、結算、倉儲、物流、紡織供應鏈雲管家、產業互聯網技術等數字化供應鏈管理與配套服務。「棉聯」全力打造「全球卓越的紡織數字化供應鏈服務平台」的發展願景,通過互聯網技術與大數據運用提高棉花紡織產業供應鏈的協同效率,打造基於紡織製造的開放、智能、高效、便捷的紡織產業數字化工業互聯網平台。

自二零二二年底以來,棉聯及時做出業務總體規劃調整,將主要精力回歸到客戶和交易產品資源管理,為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充滿挑戰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制約因素做好準備。以交易產品資源優勢吸引客戶,以交易留住客戶,以服務為客戶創造價值,以交易規模獲取公司整體經營利潤,圍繞「紡織產業互聯網、產業數字化」雙驅動,棉聯堅持「交易+綜合服務」的數字化、平台化供應鏈服務理念,圍繞「資源、產品、服務」三個重要支點,經過公司全體人員的共同不懈努力,棉聯不斷夯實棉花交易品種的市場體量的同時,擴展了聚酯纖維的新交易品類,重新整合了採購資源。上述因素促進本年度收入的大幅增長。

通過規模優勢及品牌優勢來實現棉花、聚酯纖維的採購來源和價格的穩定,棉聯能穩定現有客戶群體,提高本年度的市場佔有率。此外,「棉聯」「棉聯雲」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令棉聯在棉紡織行業、產業互聯網領域的影響力與商業信譽持續得到提升。

「買化塑」為本集團提供化學材料(如化工、塑料和塗料等)上下游集採交易和電商綜合服務平台,通過新材料數據庫—優料庫,數字化營銷工具—智慧商鋪,構建多維度數字化的「交易+供應鏈服務」新材料商城,以及專業媒體資訊平台—慧正資訊的融媒體系統,買化塑研究院行情指數決策系統等增值服務助力企業發展。

平台與企業服務事業群

該事業群包括融資服務業務及電子商務平台慧聰網(「360平台」)的有關業務,該等業務於本公佈日期已終止及╱或暫停。

本集團於二零二二年暫停360平台的運營。於本年度,相關實體的關閉正在進行中,預計將於二零二四年年底完成。

本年度,本集團(透過兩間各持有牌照的附屬公司)主要面向中小企(中小企業及企業主),於中國大陸提供小額貸款及融資租賃,將開展融資服務業務作為日常及一般業務過程之一部分。

鑑於本集團在資源使用方面轉向更集中的策略、融資服務業務的艱難經營環境及所涉及的經營成本,本集團決定於本年度出售融資服務業務。出售事項已於二零二四年二月完成。亦請參閱本公佈下文「出售慧聰互聯」一段。截至二零二二年及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融資服務業務對本集團收入貢獻分別少於9%及0.1%,預計出售事項不會對本集團整體業務經營產生任何重大不利影響。

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團應收客戶融資服務貸款及應收融資租賃款項之未償還結餘總額分別約為人民幣1,636,085,000元及人民幣147,648,000元。

資料來源: 慧聰集團 (02280)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COVID-19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混亂和挑戰。儘管防疫措施已取消,日常生活亦逐步恢復,但全球經濟的總體勢頭仍未全面恢復。

儘管本集團面臨諸多挑戰,本集團仍認為可把握機遇。近年來,本集團一直在檢討其投資組合及發展戰略,並對業務、營運及成本結構作出調整。完成出售慧聰互聯(持有本集團金融相關業務),證明本集團實施相關戰略的決心,亦是本集團朝著目標邁出的重要一步。為創造業務可持續發展及股東價值長期增長,本集團逐步改善營運及公司架構,將資源利用集中於更有前景的部分。作為該等措施的一部分,本集團優先處理核心業務組成部分,包括ZOL、兆信股份及棉聯,同時平衡與營運相關的成本和風險,並於中短期內降低債務水平。

資料來源: 慧聰集團 (02280)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