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指數 16224.14 161.73
  • 國企指數 5746.61 57.25
  • 上證指數 3065.26 8.96
01658 郵儲銀行
即時報價: 4.050 +0.010 (+0.2%)

基本數據

(百萬) 12/202112/202212/2023
營業額
毛利
EBITDA
EBIT
股東應佔溢利73,21880,94680,954
每股盈利0.950.950.91
每股股息0.290.280.29
每股資產淨值8.428.308.72

該行及子公司在中國境內經營,經營範圍包括:個人金融業務、公司金融業務、資金業務及經中國銀保監會批准的其他業務。

業務回顧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中國經濟在砥礪中積蓄能量,回升向好的態勢更加明朗,長期向好的趨勢更有底氣。郵儲銀行與國家大局共振,與經濟大勢同頻,礪能篤行、奮發進取,加快自身能力建設和創新變革,向五大差異化增長極1聚焦發力,經營業績實現穩健增長。截至年末,郵儲銀行總資產達到15.73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80%;營業收入3,429.12億元,同比增長2.24%;淨利潤864.24億元,同比增長1.25%;資產結構進一步優化,存貸比持續提升,淨息差繼續保持同業領先。在《銀行家》(The Banker) 2023年全球銀行1000強排名中,郵儲銀行一級資本排名升至第12位。

回顧這一年,我們對金融與實體經濟相伴相生、共生共榮的血脈聯繫有了更深體會。在經濟恢復發展的關鍵階段,我們為實體經濟「輸血供氧」、為我們的零售和公司客戶提供最可依靠的金融支持,既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為長遠發展涵養「源頭活水」。我們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支持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實體貸款新增佔比超過100%,製造業中長期貸款、科技型企業貸款年增速超過37%,綠色貸款餘額達6,378.78億元,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注入動能。我們持續深入「三農」、小微企業、民營經濟等金融供給薄弱領域,涉農貸款新增再創新高,普惠小微貸款年淨增佔比近30%,民營企業貸款客戶增長超過9萬戶。我們助力恢復和擴大消費,消費信貸新增市場佔有率居同業首位。從「國之重器」到百姓日常,在科技創新的浪潮之巔,在綠水青山的田間阡陌,在煙火升騰的街頭巷尾,我們感受經濟的脈動,與我們的客戶同心協力、守望相助,為創造美好生活而不懈奮鬥。

把目光投向經濟所需、客戶所願的同時,我們把更多功夫下在精進自身上。通過調整策略、創新金融服務模式,適應金融需求的新變化新特點,練好內功,致力於在新征程上跑出加速度。盤點這一年,我們在很多方面看到了創新變革帶來的可喜成果:

——財富管理三年行動方案落地生根。我們努力與客戶走得更近,以客戶利益為先遴選產品,用資產配置和差異化服務回應客戶需求;完善人才培養機制,組織超萬人的現場培訓,苦練專業內功,把專業便捷留給客戶、把高效賦能直通一線;升級高端客戶服務場所,財富中心超100家;持之以恒深化投教,在近4萬個網點開展投資者教育,幫助廣大客戶洞察自身財富需求,做好客戶長期陪伴。截至年末,服務VIP客戶突破5,000萬戶,增長8.72%。

1指「三農」金融、小微金融、主動授信、財富管理、金融市場五大差異化增長極。2指專業核心、體系支撐、協同整合、科技助推、機制驅動、創新引領「六大能力」。——主動授信業務模式在零售信貸領域加速應用。依託郵儲銀行的龐大存量客群,我們一直在積極探索通過主動授信實現低成本獲客、風險可控的零售信貸發展新模式。主動授信模式下,我們運用精準客戶畫像,發現潛在「三農」、消費信貸、信用卡優質客戶實施營銷;通過總部集中運營代替客戶經理分散作業,實現低成本客戶觸達和經營;實施全流程線上受理、審批和支用,達成「秒批秒貸」的極簡客戶體驗。實施15個月來,主動授信貸款餘額突破1,500億元,不良率低於0.5%。

——公司金融「1+N」經營與服務新體系全面推廣。針對公司客戶金融需求個性化、綜合化的特點,圍繞客戶、產品、聯動、服務、風險、科技六個維度,實施經營機制的改革和深化,打造前中後台一體化的營銷支撐服務體系。短短一年多,我們的主辦行公司客戶數量增長翻倍,FPA(公司客戶融資總量)提升了四分之一,構建起了更多、更高效也更長久的雙贏關係。

——同業生態圈影響力持續增強。依託「郵你同贏」平台,構建客戶互聯、產品豐富、信息共享的金融場景生態,進一步滿足同業客戶差異化服務需求,郵儲銀行的資金優勢在數字化轉型中迸發出新的強勁動力。截至年末,平台簽約客戶超2,400家,累計交易金額突破2萬億元。

作為銀行經營者,我們深知基業長青並不容易,在堅持長期主義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為此,我們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2022年聚焦內部轉型,全面打造「六大能力」2,固本強基;2023年聚焦創新變革,構建五大差異化增長極,引領突破;用持之以恒的行動擦亮「值得信賴的好銀行」金字招牌。我們堅持審慎的風險偏好,應用數字化風控技術開展過程管理和閉環管理,保障資產質量,截至年末,不良貸款率0.83%,不良貸款生成率0.85%,各項風險指標均保持行業優秀水平。我們始終堅持風險先行,構建運用「看未來」模型,從行業趨勢、企業成長性、企業財務表現等更多維度全面了解客戶,提高客戶風險識別能力,從過去的跟隨策略轉變為主動拓展客戶,助力主辦行業務發展,全年使用「看未來」模型批覆客戶近萬戶,批覆金額超過1.3萬億元。我們推進金融數字化,「郵儲大腦」融合大模型技術,構建新型生成式AI能力,加速數字金融服務模式重塑;手機銀行9.0以「AI空間+數字員工+視頻客服」打造沉浸式陪伴服務,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我們推動「好鋼用在刀刃上」,精簡組織流程,釋放資源潛力,「啞鈴型」組織架構改革試點取得積極成效,集約化運營助力消費信貸作業效率提高42%、小額貸款審查審批人員節約率達60%、消費信貸智能語音催收替代率超67%,郵儲銀行向更輕盈、更高效的現代一流商業銀行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

2024年,按照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擘畫的新時代中國特色金融發展藍圖,新時代新征程金融工作展開了新篇章。郵儲銀行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踐行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做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正因前進路上有風有雨,我們更要有「莫聽穿林打葉聲」的定力、「竹杖芒鞋輕勝馬」的從容,在市場變化的考驗中堅守對長期價值的追求,穩中求進、以進促穩,推動郵儲銀行在週期波動中健康發展、行穩致遠。

我們將緊緊跟隨國家戰略,在金融高質量發展的「五篇大文章」中找準自身契合點,為建設金融強國貢獻力量。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堅持差異化發展是郵儲銀行長期遵循的策略選擇。圍繞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郵儲銀行著力打造的差異化增長極將打開更加寬廣的發展空間。

——我們致力於打造服務鄉村振興主力軍、普惠金融綜合服務商。「普惠城鄉,讓金融服務沒有距離」是郵儲銀行的使命和理念。我們用17年努力打造了「地緣、親緣、人緣」的網絡優勢,鍛造了「專業、專注、用心」的普惠服務隊伍,探索出了一條普惠金融商業可持續發展的路徑。結合構建高水平普惠金融體系的發展方向,我們將以「自身所長」服務好「國家所需、人民所盼」,針對「三農」主體有效需求,推進農村市場精準開發;擴大中小企業服務半徑,豐富服務場景,支持小微經營主體可持續發展;積極響應居民財富需求,專注提升為個人客戶創造價值的能力,用便捷優質服務惠民生暖民心。

——我們致力於成為科技金融生力軍。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2022年我們提出把服務專精特新企業打造成郵儲銀行的特色優勢,如今,我們正逐步構建起「3+2」科技金融特色模式,圍繞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三類客群,以園區、產業鏈為兩大抓手,加快拓展汽車等傳統轉型產業及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依託「看未來」模型,提供伴隨企業成長的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在科技金融的賽道上爭取先發優勢。

——我們致力於建設數字生態銀行。我們將深入推動金融科技能力轉化為數智化優勢,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管理效能、賦能價值創造。主動授信模式要持續下探,不斷拓展滿足潛在有效金融需求的邊界;「郵你同贏」同業生態平台要迭代升級,持續增強同業客戶綜合服務能力;手機銀行要實現更隨身的交互,「雲櫃」遠程服務要釋放更多潛能,視頻作業系統要支撐更多場景……數字經濟帶動的新質生產力給發展帶來了更多可能。

——我們致力於成為養老金融推廣者。我們將充分發揮客戶覆蓋廣、網點下沉深、協同資源豐的資源稟賦優勢,全面構建「三橫三縱」的立體式養老金融體系,面向未老、銀發和家庭三類主體,深耕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養老產業金融三大領域,推動產品共享、服務共融、產業共建,與客戶攜手共創品質養老未來,努力成為陪伴在客戶身邊的養老暖心銀行、國家養老金融全面推進的重要服務銀行。

——我們致力於擔當綠色金融踐行者。我們將以持續行動踐行「綠色讓生活更美好」的主張,大力發展可持續金融、綠色金融和氣候融資,創新綠色普惠金融產品、碳金融和氣候友好型產品,提升綠色貸款和綠色投融資規模,探索轉型金融和公正轉型,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努力建設一流的綠色普惠銀行、氣候友好型銀行和生態友好型銀行。

我們將著力推進精細化管理,把「六大能力」建設構建的體系能力、創新變革形成的新生動能壓實、融入郵儲銀行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在把握規律的基礎上,不斷尋求金融服務的最佳解決方案,從微利時代的「乾毛巾」裏「擠出水來」,實現逆週期的有效發展。我們將精細化管理成本,為資源配置制定科學、定量的標尺,精準滴灌發展各環節;管好費用支出的「水龍頭」,防止「跑冒滴漏」,每一筆都要精打細算;大力推進機構調整和集約化運營,讓已投入的資源發揮最大效用。我們將精細化管理流程,細摳每個要素、每段流程、每項服務,不斷打磨更加簡單易得、體驗優質、競爭力強的業務流程,深挖綜合價值,改進客戶體驗。我們將精細化管理風險,將「全面、全程、全員」的全面風險管理要求落實到監測、指導、約束、追責、回檢等各環節之中,既要「防患於未然」,又要「銷患於未形」。

資料來源: 郵儲銀行 (01658) 全年業績公告

業務展望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

2023年,全球經濟延續復甦態勢,但增長前景分化,潛在金融風險逐步累積。發達經濟體普遍「高通脹、高利率、高債務」,加息週期接近尾聲;新興經濟體已暫緩加息或開啟降息,貨幣政策出現分化。

我國經濟繼續回升向好,仍面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較多等挑戰,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國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擴內需、調結構、提信心、控風險,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著力擴投資、促消費、保民生。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有力,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我國銀行業發展勢頭保持穩健,持續加大貸款投放力度,不斷優化信貸結構,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進一步提升,資產質量基本穩定,風險抵補能力整體充足。

展望2024年,世界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上升,發達經濟體政策和市場外溢風險仍將通過匯率、資本流動、外債等渠道衝擊新興市場經濟體。整體看,我國經濟面臨的機遇大於挑戰,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我國將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強化宏觀政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準有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銀行業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決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五篇大文章」,加大對普惠小微、製造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為實體經濟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2024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關鍵之年,本行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以高質量黨建為引領、以能力建設為基礎、以創新變革為動力、以精細化管理為保障,加快建設一流大型零售銀行,助力金融強國建設。

一是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踐行國有大行責任擔當。大力支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等國家戰略和糧食能源安全、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等重點領域。扎實做好「五篇大文章」,大力支持鄉村振興,把普惠金融打造成最大的特色、最突出的優勢,加快構建養老金融差異化優勢,有力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能力,深入推進綠色金融,全面深化數字金融,著力打造服務鄉村振興主力軍、普惠金融綜合服務商、科技金融生力軍。

二是提升業務精細化管理水平,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堅持以AUM為綱,扎實做好客戶資產配置,加快推進消費金融、信用卡、「三農」金融等業務模式變革,全面提升零售金融業務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能力。持續深化公司金融業務「1+N」經營與服務新體系1,加強一體化協同,根據客群特點提供差異化綜合金融服務。密切跟蹤市場變化,提升資產配置和交易能力,加強同業生態建設,提高資金資管業務收益水平。

三是強化科技賦能,加快推進數智化轉型。全力推進「十四五」IT規劃,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業技融合支撐作用,深化科技應用成效。加強數智化應用賦能,開展大數據技術研發,完善數據服務體系,加強數據應用場景建設,實現重點客戶、重要業務、關鍵環節的全覆蓋。夯實系統運行基礎,加快運維智能化轉型。

四是堅持統籌發展與安全,牢牢守住風險底線。落實資本新規要求,全力推進資本管理高級方法合規達標,推進智能風控建設,加快實現風控數字化轉型,提升全面風險管理能力。健全行業研究機制,加強「看未來」能力建設,深化風險引領理念。強化源頭管控,聚焦重點領域,精準有效管控信用風險。提升內控案防管理能力,加強合規管理,健全案防工作機制和管理體系。

資料來源: 郵儲銀行 (01658) 全年業績公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或其資訊來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均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不能保證資料絕對無誤,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mpan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